自3月我國政府正式發動新能源轎車騙補調查及強化上游電池企業質量規范與資質以來,產業鏈上幾乎一切的企業都受到了影響,少了補助,規范進步,調查結果還未出臺,原有的國補地補未到位,大部分車廠不敢賣車,處于觀望等待狀態,而對上游電池廠的沖擊更是喪命的,單個企業接近全部停產近二個月,以三元資料圓柱動力為主的企業定單銳減70%,一方面在努力爭取早日通過新的國標認證,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從頭殺回3C商場; 3C商場情況好嗎?遍地哀鴻,國內某巨子的年30%的增加計劃完全有或許使數十家同行小企業關門關閉,在全體消費品商場需求無新的增加點情況下,相互殘殺,血搏究竟已經成為出路; 那么,我們現在來評論,碳酸鋰現在供大于求已經是不爭的現實,但其價格為什么不降呢?只要碳酸鋰價格一降,電解液、正極資料的價格天然就降下來了,電池的成本就下來了,可是,降下來又有什么意義呢? 降價不拉動銷售量增加,不促進新能源電動轎車恢復到去年年底爆破式的增加; 降價將直接影響碳酸鋰廠家的贏利,甚至有或許造成碳酸鋰廠家的相互搏殺,我們都少做一點,保持一個高價格,以保證各自贏利不大起大落; 于是乎,我國鋰電產業鏈的碳酸鋰供應環節呈現了我們本來在書本所看到資本主義社會的通貨膨脹下為了保價寧可將剩下的牛奶倒進海里,而不肯低價賣給大眾的一幕,“減產、限產、保價”,維持通脹!
|